刘立云,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椰子研究所槟榔研究室主任。在椰子研究所工作20多年,刘立云认真负责,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一直奋战在热区油料作物和经济棕榈作物种植研究第一线。刘立云在努力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热区大地上,为海南的椰子、槟榔种植公司以及农民解决了大量的生产技术难题,为海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连续两年获“热科院科技服务三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为非洲及中东国家的棕榈作物种植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援助,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获得科摩罗IdiNadhoim副总统颁发的荣誉证书及农业部和商务部颁发的援非证书,为国家援非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力支持了国家的总体外交。
在摸索中不断提高科研业务能力,成果丰硕
刘立云自1995年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工作以来,一直无怨无悔,在当时极其简陋而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从事研究与推广服务工作,全身心致力于椰子、槟榔等棕榈作物的新品种培育、低产园改造与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大量田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总结和技术创新,并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量推广应用,把理论创新、生产实践与服务“三农”密切结合起来,在椰子、槟榔、油棕等作物的植物营养分析与栽培管理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在棕榈植物营养分析和应用方面形成了独到的理论与方法,并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在做好自身科研工作的同时,刘立云在担任椰子研究所特色作物研究室主任期间,带领研究团队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成果、奖项的策划和申报等工作,先后主持了8项省部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以第一完成人制订槟榔地方标准4项,鉴定成果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级科技奖二等奖1项,院、市一等奖2项,作为第二完成人获省科技二等奖1项,作为第四完成人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作为第六完成人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了其它省部级奖项多项。
突破槟榔低产瓶颈,成效显著
针对海南槟榔种植中农民普遍存在重收轻管的观念,以及缺乏科学管理技术指导导致了全省槟榔低产园的大面积出现的问题,刘立云结合海南土壤养分研究基础,根据槟榔的营养生长特性,按照不同生长时期槟榔对养分的需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带领研究团队通过反复试验和实践,研发出了槟榔系列专用肥,主要有苗期肥、促花保果肥和壮果肥三种,目前槟榔专用肥已经在万宁、琼海、文昌等市县推广面积4000多亩,大量生产实践证明施用促花保果肥及壮果肥,对槟榔树的生长效果良好,促进槟榔多开雌花、花穗舒展、开散,减少落花落果,可使产量显著提高50%以上,获得了槟榔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服务“三农”亲力亲为,把技术毫无保留传授
为规范槟榔种苗市场良莠不齐、市场紊乱的现状,刘立云带领团队培育了“热研1号”槟榔新品种,并在我省琼海、万宁、三亚、乐东等地推广种植面积约3000亩。
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刘立云无数次的组织和参与了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我所的科技人员到文昌、万宁的多个乡镇进行椰子、槟榔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培训,对农民提出的在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题耐心解答并下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在椰子研究所槟榔种植示范基地对外进行了1200多人次的槟榔栽培技术培训,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同时,积极提供技术服务,为海南多个椰子、槟榔种植基地进行土壤、叶片等测试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其生产管理,与海南多家公司与有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极大地提升了海南广大农民、企业的椰子、槟榔种植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身作则,冲在抗灾减灾第一线
在多次遇到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如2008年的特大寒害、2010年的特大水灾、2014年的特大风灾。刘立云总是勇敢面对,第一个站出来,感染、鼓舞带动着身旁的一大群人,与农民群众一道进行灾后的重建、恢复工作。
2014年7月海南遭受“威马逊强台风”严重袭击,海南的农业遭受严重的打击,特别是文昌等周边市县受灾特别严重。刘立云带领团队立即深入到文昌市的翁田、冯坡、宝芳、迈号、蓬莱、南阳、文教、头宛、东阁、潭牛等重灾区乡镇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经常冒着炎炎列日深入灾区第一线详细调查槟榔、椰子等作物的受损情况、病虫害等情况,现场指导农民进行灾后恢复处理。刘立云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加点编写了有针对性的灾后恢复应急措施的实用技术手册,在海南的“农业科技110”网站上发布,并且印制了3000多份的明白纸,在重灾区现场进行反复地讲解相关技术措施,并且安抚受灾农民,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尽量减少损失。
在随后的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又先后配合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的和海南省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公室和海南省农垦侨联,在定安、澄迈、海口市县的多个乡镇和农场开办多个槟榔灾后恢复措施的技术讲座,为海南广大农村的槟榔种植户和一些农场的灾民、难(侨)民提供了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技术援助,有力地支持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灾后重建工作。
不负祖国重托,努力开创农业技术援外工作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刘立云受农业部和商务部的委派,参加了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援非八项举措”的“百名援非高级农业专家项目”,担任科摩罗高级农业专家,指导了科摩罗大量的热带作物生产,解决了当地大量的技术难题,并先后在三个岛屿进行了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22个农业区的椰子、香蕉、荔枝、香料等热带作物的调查研究和生产发展规划,并对当地的农业技人员和农民进行了热带作物生产的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学员1200多人次。在科摩罗工作期间在大使馆和商务处的领导下,刘立云始终把祖国的利益、荣誉放在第一位,带着如赤道阳光般炽热的情怀克服了非洲艰苦的生活条件、恶劣的气候环境、疾病等的困扰,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重任,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在科摩罗的外交工作。在科摩罗的农业技术服务工作成绩突出,回国时获得了科摩罗联盟Idi Nadhoim副总统亲自颁发的荣誉证书,并获得了我国农业部和商务部联合颁发的援非荣誉证书。
2015年4月至8月,参加了国家的“一带一路”的中阿椰枣农业合作项目,顶着中东沙漠的炎炎列日,调查了多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省的椰枣种植园,并采集了大量植物、土壤样品带回国内进行了分析测试,为迪拜园林局编制了长期的椰枣园施肥技术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