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江阳区黄舣镇马道子村晚熟桂圆“醇香”正处于成熟期。马道子村集体公司按照每斤5元的价格向果农进行收购,价格比实生树(自然生长未嫁接的树)上的老品种桂圆“身价”翻了番。
如今在江阳区,9月中旬吃“翠香”,9月下旬吃“高宝”,10月中旬吃“立冬本”“小雪本”,正在试种阶段的“冬香”最迟能吃到12月初。
唱好区域优势+品种优势+产业优势“三重奏”,曾仅有1个月品尝期的泸州桂圆上市期被拉长,这份美味现在能从8月下旬一直延续到12月初。
区域加品种让优势更明显
泸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优势,是世界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中心。在江阳区张坝桂圆林生长着1.5万多株百年以上的桂圆树,是北纬28度线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也是我国内陆唯一的桂圆种质基因库。
作为我市特色种植业,2022年全市龙眼种植面积达31.3万亩,作为龙眼产业核心产区的江阳区种植面积达6万亩。
种植面积大、产量大,产业发展问题随之而来。由于我市桂圆成熟期集中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大量成熟的鲜果需要在短短1个月内进行销售,销售压力大,要是遇到丰产年价格便不理想。同时,由于龙眼实生树大都比较高大,果农管理、采摘果实费力且有一定危险,不利于产业发展。“桂圆品种品质差导致价格低,价格低导致果农不想管理,果农不管理导致桂圆品质变得更差。泸州桂圆产业发展曾在好几年里陷入恶性循环。”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泸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丁晓波说。
为走出桂圆产业发展桎梏,江阳区将发展重点放在了良种高换调整品种结构上。
江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亮介绍,江阳区良种高换一方面调优早、中、晚熟桂圆品种比例,拉长鲜果成熟期,减小销售压力、提升售价;一方面提升栽培技术,在全国率先采用挖砧嫁接,将树高控制在3米以下并进行密植。
“晚熟区域加上晚熟品种,晚熟优势更加明显。”陈亮说,从2019年起,江阳区就引进了“秋香”“醇香”“翠香”等优良品种,果品商品性显著提高,上市期延长,与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的桂圆打出了时间差。
高换龙眼让价格翻番
江阳区龙眼种植范围从江北镇一直到黄舣镇、弥陀镇,沿长、沱两江成片分布。
“秋香”是江阳区黄舣镇罗湾村主要种植的高换品种,目前高换面积达3300亩。曾经只在本地销售的桂圆,今年因为“秋香”上市,吸引了内蒙古、河南、湖北等省的客商驻村定点收购。江阳区黄舣镇罗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肖元强统计,最多的一天村里销售了3万多斤桂圆。
“老品种桂圆每斤1.5元至2元,高换品种每斤5元左右,价格翻了番。”肖元强说,村里除了联系客商上门收购外,还利用京东商城江阳特产馆和引进电商公司进行线上销售。
为了让产业活起来,近年来,江阳区提出打造“桂圆百里生态长廊”,依靠世界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中心打造核心区,不仅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进行合作,引进适合江阳区推广种植的晚熟龙眼,而且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进行品种布局,建设单品商品化生产基地,增强桂圆对外销售能力,例如马道子村种植“醇香”、罗湾村种植“秋香”,来龙山村种植“翠香”。目前,江阳区已完成良种高换9000亩,已投产近2500亩,年产量达到1250吨,初步具备大规模果品供应能力。
在品牌打造方面,江阳区以“泸州桂圆”区域公共品牌为依托,打造“泸州桂圆江阳醉桂”品牌向外推广;在延伸产业链方面,江阳区依托市级龙眼加工龙头企业泸州邓氏土特产有限公司,进行干桂圆、桂圆肉等初加工和销售。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今年,江阳区桂圆总产量100多万斤,产值1000多万元。对于江阳区而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还有很多文章可写。
陈亮表示,下一步,江阳区将精准扶持桂圆种植大户,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培训技术人才、销售人才,提升整体品质。同时,持续加大“泸州桂圆江阳醉桂”品牌推广,通过举办桂圆节、采摘游等,提升影响力。在延长产业链方面,江阳区将与天植药业等中药材企业对接提取桂圆药用成分,与宁波酒企对接开发桂圆酒,与中荔集团合作打造订单外贸出口基地进军国际市场。
除了总体规划,罗湾村还希望借助桂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我们有天生桥、滴水岩、雷家大院等景点,已经形成旅游环线,明年我们争取结合桂圆产业开展乡村采摘游,促进‘桂圆+旅游’发展。”肖元强说。而马道子村也有自己的打算。马道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祖全介绍,目前马道子村已经建成一个烘干库,准备在桂圆丰产时进行深加工,制作成干桂圆。同时,马道子村还打算成立一个龙眼联盟,以后统一疏花、统一施肥、统一管理,最终进行统一销售,让本村桂圆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