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
中国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23年7月21-24日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宝华海景酒店
大会主题: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协办单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海南儋州热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农村部热区高效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
大会报告议程
时间:7月22日 上午地点:宝华厅A段(二楼)
时间 |
报告人 |
工作单位 |
报告题目 |
大会报告I |
|||
主持人:章家恩 教授 |
|||
09:20-10:00 |
骆世明 教授 |
华南农业大学 |
我国农业生态学的初期发展 |
10:00-10:30 |
王克林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南方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的固碳效应与生态-岩溶过程协同增汇技术 |
10:30-11:00 |
颜晓元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 |
粮食生产能否实现碳中和 |
主持人:李勤奋 研究员 |
|||
11:00-11:30 |
周顺桂 教授 |
福建农林大学 |
微生物光电化学 |
11:30-12:00 |
李勤奋 研究员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海南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 机遇与挑战 |
12:00-14:30 |
午餐、午休 |
主持人:陈欣教授 |
|||
14:30-15:00 |
林文雄 教授 |
福建农林大学 |
低碳绿色再生稻高稳产形成及其机制分析 |
14:55-15:20 |
李隆 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田作物多样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稳定作物产量的机制 |
15:20-15:45 |
张卫健 教授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赓续农耕文明 助力节能降碳 |
主持人:曹凑贵教授 |
|||
16:00-16:25 |
江苏农业科学院 |
面源污染防控如何与乡村振兴 相结合—探索与实践 |
|
16:25-16:50 |
章家恩教授 |
华南农业大学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展望 |
分论坛议程
论坛1: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
(7月22日14:30-18:05)
地点:宝华厅A段(二楼)
序号 |
时间 |
报告人 |
工作单位 |
报告题目 |
主持人:黄国勤 教授 |
||||
1 |
14:30-14:50 |
郭岩彬 |
中国农业大学 |
微生物活性物质代谢及其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
2 |
14:50-15:10 |
杨三维 |
山西农业大学 |
生态农业的前景与发展 |
3 |
15:10-15:30 |
石婷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生态振兴支撑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典型模式 |
4 |
15:30-15:50 |
王树清 |
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 |
现代高效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 |
5 |
15:50-16:10 |
刘和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菌酶协同发酵黑水虻制备东风螺软体饲料技术 |
茶歇(15分钟) |
||||
主持人:王 冲 教授 |
||||
6 |
16:25-16:45 |
韩建刚 |
南京林业大学 |
猪场沼液农田利用与推广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
7 |
16:45-17:05 |
杨丽英 |
云南农科院药用植物 研究所 |
滇黄精、石斛和白及林下生态种植 |
8 |
17:05-17:25 |
黎健龙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 |
利用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茶园 |
9 |
17:25-17:45 |
李忠义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绿肥配施氮肥对岩溶土壤微生物群落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
10 |
17:45-18:05 |
王定美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原位调控基料碳源组分对水虻堆肥效率与碳氮固定效应的影响 |
论坛2: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
(7月22日14:30-18:05)
地点:怡海厅(三楼)
序号 |
时间 |
报告人 |
工作单位 |
报告题目 |
主持人:李 隆 教授 |
||||
1 |
14:30-14:50 |
任明迅 |
海南大学 |
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循环过程 |
2 |
14:50-15:10 |
向慧敏 |
华南农业大学 |
水稻间作水合欢的生态效应及氮素利用提升机制 |
3 |
15:10-15:30 |
段美春 |
西南大学 |
不同整理强度对稻田景观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4 |
15:30-15:50 |
林生 |
福建农林大学 |
复合土壤生态强化处理消减太子参连作障碍的效果评价及作用机制 |
5 |
15:50-16:10 |
周泉 |
江西农业大学 |
油菜紫云英间作体系的农田生产潜力及其微生态效应 |
茶歇(15分钟) |
||||
主持人:薛利红 研究员 |
||||
6 |
16:25-16:45 |
方长旬 |
福建农林大学 |
苯丙氨酸解氨酶调控水稻化感抑草作用研究 |
7 |
16:45-17:05 |
乔玉辉 |
中国农业大学 |
基于农场的农业生态补偿量化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
8 |
17:05-17:25 |
向文倩 |
海南大学 |
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的田间木棉花分解及其微生物多样性 |
9 |
17:25-17:45 |
吴林坤 |
福建农林大学 |
植物-微生物根际对话与连作障碍关系:以地黄为例 |
10 |
17:45-18:05 |
吴红淼 |
安徽农业大学 |
土壤病毒介导的太子参连作障碍发生机制 |
论坛3: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
(7月23日08:30-12:05)
地点:华海厅(二楼)
序号 |
时间 |
报告人 |
工作单位 |
报告题目 |
主持人:张卫健 研究员 |
||||
1 |
08:30-08:50 |
王松良 |
福建农林大学 |
扩展农业生态学边界 夯实我国农业与食物体系转型科技支撑 |
2 |
08:50-09:10 |
黄国勤 |
江西农业大学 |
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发展战略研究 |
3 |
09:10-09:30 |
于瑞鹏 |
中国农业大学 |
间作通过互补效应提高体系氮磷吸收量 |
4 |
09:30-09:50 |
魏超贤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微塑料破坏玉米根系外部保护屏障的微观机制 |
5 |
09:50-10:10 |
舒迎花 |
华南农业大学 |
土壤镉污染对玉米防御草地贪夜蛾的影响及其机理 |
茶歇(15分钟) |
||||
主持人:杨海水 教授 |
||||
6 |
10:25-10:45 |
林瑞余 |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省稻米重金属污染风险及其潜在驱动机理 |
7 |
10:45-11:05 |
李怡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蚯触圈源啶虫脒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
8 |
11:05-11:25 |
张志兴 |
福建农林大学 |
OsCIPK2基因介导水稻氮吸收的根际生态学特征分析 |
9 |
11:25-11:45 |
徐巧林 |
中国农业大学 |
水通道蛋白AqpZ和Na+/H+逆向转运蛋白NhaA是细菌亚硒酸盐吸收的新通道 |
10 |
11:45-12:05 |
秦钟 |
华南农业大学 |
气候变化背景下福寿螺在中国的扩散趋势及生态位的保守性 |
论坛4:增汇减排与生态服务
(7月23日08:30-12:05)
地点:宝华厅A段(二楼)
序号 |
时间 |
报告人 |
工作单位 |
报告题目 |
主持人:林瑞余 教授 |
||||
1 |
08:30-08:50 |
李成芳 |
华中农业大学 |
绿色低碳稻作与稻虾碳汇 |
2 |
08:50-09:10 |
刘立军 |
扬州大学 |
水稻根-土互作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机理 |
3 |
09:10-09:30 |
蔡昆争 |
华南农业大学 |
生物炭和氮肥减施对稻田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4 |
09:30-09:50 |
朱同彬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岩溶区农田土壤氮转化过程特点及其意义 |
5 |
09:50-10:10 |
刘贝贝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热带农田土壤铁、磷形态影响镉固持的重要作用 |
茶歇(15分钟) |
||||
主持人:任明迅 教授 |
||||
6 |
10:25-10:45 |
杨海水 |
南京农业大学 |
Temporal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roots and mycorrhizal fungi drives wheat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
7 |
10:45-11:05 |
祁栋灵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橡胶研究所 |
橡胶林系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驱动力 |
8 |
11:05-11:25 |
卢铁东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 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延长污泥停留时间对三价铁强化猪粪厌氧消化及ARGs削减的影响 |
9 |
11:25-11:45 |
刘钰钦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PBAT对热区砖红壤微生物及DOM化学多样性影响研究 |
10 |
11:45-12:05 |
张楠楠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
研究生论坛
(7月23日08:30-12:05)
地点:碧海轩(二楼)
序号 |
时间 |
报告人 |
工作单位 |
报告题目 |
主持人:王松良/韩建刚 |
||||
1 |
08:30-08:45 |
宋孟斐 |
三峡大学 |
农业灰水足迹与经济资源要素匹配评价和优化配置研究 |
2 |
08:45-09:00 |
何超 |
浙江大学 |
不同施氮水平及作物种植时序对根际土壤碳动态的影响 |
3 |
09:00-09:15 |
郑佳舜 |
广西大学农学院 |
旋耕减施氮肥减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 |
4 |
09:15-09:30 |
田霞 |
宁夏大学 |
旱作区农田土壤AM真菌对长期有机无机施肥的响应 |
5 |
09:30-09:45 |
马怀英 |
中国农业大学 |
长期间作对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
主持人:马琨/郭岩彬 |
||||
6 |
09:45-10:00 |
魏安妮 |
福建农林大学 |
稻田重金属污染:从短期修复到长期平衡管理 |
7 |
10:00-10:15 |
梁庆 |
山西农业大学 |
气候变化下区域作物潜在地理分布及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
8 |
10:15-10:30 |
周广帆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不同橡胶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微食物网与磷可利用性的时空变化 |
9 |
10:30-10:45 |
石兆基 |
华南农业大学 |
入侵福寿螺和本地田螺肠道细菌群落的比较研究 |
10 |
10:45-10:55 |
李敏 |
浙江师范大学 |
少耕和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 基于Meta分析 |
主持人:蔡昆争/沙之敏 |
||||
11 |
10:55-11:05 |
郭蓉 |
宁夏大学 |
Response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communities to an experimental gradie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desert steppe of Northwest China |
12 |
11:05-11:15 |
王孔檀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基于主成分PCA聚类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蚯蚓粪等级划分研究 |
13 |
11:15-11:25 |
蒋淑汀 |
宁夏大学 |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的生物结皮研究进展 与热点分析 |
14 |
11:25-11:35 |
柴宁 |
兰州大学 |
中国玉米、水稻和小麦省际贸易隐含的碳排放流 |
15 |
11:35-11:45 |
张楷悦 |
青岛农业大学 |
不同种类绿肥与粮食作物轮作对碳排放的影响Meta分析 |
16 |
11:45-11:55 |
肖传林 |
中国农业大学 |
长期间作通过改变微生物代谢活动增加土壤有机碳 |
17 |
11:55-12:05 |
廖惠敏 |
华南农业大学 |
“三姐妹(玉米//豆//南瓜)”混种模式对玉米抗虫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
18 |
13:05-12:25 |
评委老师集中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