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播撒海南农技种子 在非洲开花结果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4月14日讯(记者 陈望 林佳凝) 在2006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国家领导人决定对非洲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热科院)作为中国热带农业科技的战略力量,是中非农业合作新篇章中的关键一环。游雯是热科院派去支援刚果(布)一名专家,她和同伴们把一片长满荒草的地方建成了瓜果满园、景色怡人的农业示范基地,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尊重和称赞。
南国都市报报道
环境恶劣,初显身手瓜果飘香
2011年,热科院为建立刚果(布)示范中心委派专家团赴刚果(布)。当时游雯在团队中任法语翻译一职,是团队中唯一一位女性成员。
“中心驻地人迹罕至,荒蛮的野草地上卧着一栋孤零零的板房。”游雯回忆道,那里除了刚建好的空板房和长满荒草的土地,没有床,没有被子,没有锅碗瓢盆,一件生活用品都没有。
晚上住哪里?幸好,附近有中国施工队,他们完成了项目准备撤离。游雯和同伴从中国施工队那里借来了几张硬木板、毛毯和防虫网,把木板铺在房间里当床,用防虫网把窗户挡住,就这样渡过了在刚果的第一个夜晚。
示范中心建立前期,团队物资极度匮乏。没有厨房,游雯和同伴们不得不吃了一个月的凉拌素菜;没有水源,游雯连续四天只能用湿纸巾擦拭手和脸。
艰苦卓绝的环境没有吓退年轻的游雯。游雯和同伴们愈战愈勇。“解决问题就像打怪升级,我们很有成就感。”回忆起那段岁月,游雯难掩内心的激动。
经过热科院专家的艰苦奋斗,援建行动效果初显。刚果(布)木薯的产量已经从最初的9吨/公顷,提高到51吨/公顷;当地人民也第一次品尝了海南的西瓜、黄瓜、西红柿、辣椒等多种水果和蔬菜新品种。游雯和同伴们收获了累累硕果,更是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感染疟疾,强忍不适晕倒
在任期即将结束前,游雯感染了疟疾,这是一种传染病。游雯并不知情,她强忍不适,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天。在刚果(布)农业部为她举办的欢送酒会上,该国农业部部长不禁感慨:“你已经像是我的家人一样了,今天的酒会更像是一个家庭的聚会。”
第二天,游雯踏上返乡之旅。然而,带病多日的她晕倒在值机柜台前,被送往医院救治。
中非合作,带动海南元素走出去
海南是中国的热带岛屿,生态环境和非洲地区有众多相似之处。非洲农业发展相对乏力,而海南盛产的天然橡胶、木薯、椰子等热带作物能帮助非洲解决燃眉之急。热科院作为这场跨洋援助行动中的“播种人”,把来自海南的种子和智慧一并播撒在万里外的非洲土地上,让世界共享这份丰收的喜乐。
“目前,我们还继续派专家常驻在非洲推进我们境外示范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另外,我们还继续承担着对非洲国家的农业技术培训任务,正在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我们也在积极发起中非热带农业科教联盟的成立,希望通过联盟推动中非热带农业科教机构间的合作交流。”游雯介绍,“未来我们会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带动更多的海南元素走出去,同时,也将国际上热带农业发展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引入海南,实现更多的互利共赢。”
报道链接:http://ngdsb.hinews.cn/html/2021-04/16/content_58869_13267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