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科技】海南省科技特派员周兆禧:黄皮树下种大蒜,把科技成果“写”在大地
“从‘懒汉经济’到‘一村一品’,是周教授和他的团队辛勤付出的成果!”近日,临高县东英镇居留村的村民穿梭在果林里,给黄皮、火龙果等果树修枝剪叶。一说起周兆禧和他的团队,村民们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周兆禧是海南省科技特派员和省“三区”(即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才,2019年被派遣至临高县东英等镇,带领其“三区”科技服务团队致力于优稀特色果树的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为该镇送技术、送服务、送培训、送人才,把科技文章写深写实。
海南省科技特派员和省“三区”科技人才周兆禧。记者 李昊 摄
初到东英镇时,周兆禧发现,临高县东英镇有5.6万亩林地,大多种的是浆纸林、传统甘蔗等低产值作物,亩产效益低,每亩年产值仅2000~3000元,扣除成本后利润更是所剩无几,被称为“懒汉经济”。
要发展产业项目,让农民致富,助力振兴乡村,做什么好呢?
“我们团队在反复论证后,认为这里适合种植黄皮特色果树。”周兆禧表示,该村根本性的问题在于产业有待调整优化升级,缺乏科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导致管理技术差,科技含量低,产值效益低。
与镇委镇政府及村委会两委商讨后,周兆禧组建科技特派团决定充分发挥该镇气候条件优势,聚焦“名稀优特”品种,先打造400亩黄皮种植基地,再以黄皮间作大蒜创新栽培模式拓展种植面积,逐步淘汰低产值作物,“以林还林”要效益,实现短期作物脱贫,长短作物叠加致富的发展规划。
然而,改革之路并不容易,最难的是思想的“破冰”。“刚开始村民们都不理解,认为又难又麻烦,愿意配合的更是寥寥无几。看大家这样,我是急在心里。”周兆禧回忆道,为了改变村民们的想法,他与团队和村党支部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促产业发展,开展了系列培训课程,并深入田间手把手地向村民传授黄皮和大蒜的种植技术……看到有村民种出了成果,种出了效益,大家才慢慢开始接受,将更多的目光投注至黄皮的种植上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此外,周兆禧还积极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政府+科技+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共建+农户”的发展模式;其所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第四、五党支部还与居留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了“短期作物促进脱贫,长短期作物叠加促进致富”的产业发展规划。
自2019年以来,该镇共建黄皮间作大蒜创新栽培模式示范基地800亩,半年内间作的大蒜亩产值实现了9000元以上,扣除成本后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2020年,借助周兆禧团队的创新栽培技术,东英镇居留村实现了全村60余户共270余人脱贫,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黄皮间作大蒜亩产值超过1万元。同年6月,黄皮陆续开始结果,按市场价计算20元/kg,黄皮的年产值达2万元/亩,加之间作大蒜的效益,该镇总效益达近2万元/亩,农民实现增收,黄皮间作大蒜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村一品”。
这一发展思路与模式,周兆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还落地于五指山、保亭等市县。“看着乡村经济越来越好,我就越开心越有干劲,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周兆禧说,未来,他与团队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服务“三农”工作,加大“两端”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引导培育更多致富带头人。
同时,继续深耕“名稀特优”品种研发,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海南落地开花。
报道链接:海南省科技特派员周兆禧:黄皮树下种大蒜,把科技成果“写”在大地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