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MENU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队伍»专家风采

专家风采:王庆煌——打开神秘芳香的世界

打印
【字体:

  “这是绿玉树,又叫光棍树;旁边这株树是海红豆,又叫相思树。把它们种在一起,游客一听介绍,往往心领神会地笑起来。”每株植物在王庆煌眼里,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所以,他数十载坚持研究热带香料饮料植物而不觉得枯燥,他是在和它们进行一场漫长的心灵对话,不仅研究它们,还学习它们质朴芳香的品格。

  近日,海南日报记者与王庆煌穿行在兴隆热带植物园,行走在兴隆热带植物园感觉像穿行在热带雨林中。谁能想到,这个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11年前仅是香饮所一块试验地。它是王庆煌带着全所职工一锹一土建起来的。

  “植物一旦在一个地方扎下根,就会锲而不舍地生长数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热带植物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向下,根扎得特别深,是为了吸取养份;向上,拼命生长,是为了争夺阳光。”他告诉记者,他所研究的植物教给他一个最简朴的道理:无论人生还是事业,看准了,就把根深深扎下去,才能有所建树。

  16岁时,王庆煌考入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再也没有离开过海南。他的成长、他的人生、他的事业,都紧紧与这块土地联系在一起。

6年心血为一“兰”

  香草兰是热带香料植物,被誉为“食品香料之王”。1961年,我省从国外引进了几十株种在香饮所的试验地里。

  1984年,20岁的王庆煌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分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香饮所),到刚成立的香草兰课题组当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种了20多年,既不开花,也不结果。”王庆煌告诉记者,他进入课题组时,香草兰种植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是一片空白。“当时连香草兰的人工种植问题都解决不了,更谈不上开发香草兰产品了。”

  香草兰经济价值巨大,1公斤鲜豆荚市场价100多元。“如果让老百姓种香草兰卖豆荚,他们就会多一条致富之路。”年轻的王庆煌像一只初生牛犊,他看准了香草兰将会成为海南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决心闯进香草兰神秘芳香的世界,填补科研空白,解决它的人工种植难题。

  “我通过查阅资料和长期观察发现,香草兰花朵结构特殊,昆虫和风都很难为它们授粉。它自然状态下授粉成功率不到1%。”在多次药剂试验不理想之后,王庆煌想到了人工授粉。但授粉的最佳时间、最佳方式呢?没有任何人知道,靠他自己去探索。

  “香草兰花期很长,每年3-5月开花,每次开花很少,一支花序一天只开一朵花,而且清晨开放,一天内就凋谢了,这不利于田间观察。”为了不错过花期,王庆煌把被子抱到了试验地里,不分昼夜守着香草兰开花。

  海南户外的夜晚,蚊虫特别多,一到香草兰花期,王庆煌全身都是蚊虫叮咬的小红疙瘩。但他顾不上这些,在枕边放个小闹钟,每小时起来观察一次,记录每朵花开的情况,记录不同时间段、不同方法人工授粉的成功率。

  3年过去,他终于掌握了香草兰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和简单易行的授粉方法。“每天上午6点半到11点,是最佳授粉时间,成功率可达94%。”而同一时期,香草兰原产地的人工授粉成功率仅为30%。

  经过一次次试验,6年艰辛努力,香草兰规模化引种试种成功,获1990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酝酿芳香产业

  “植物一旦在一个地方扎下根,就会一动不动地生长数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热带植物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向下,根扎得特别深,是为了吸取养份;向上,拼命生长,是为了争夺阳光。”王庆煌告诉记者,他所研究的植物教给他一个最简朴的道理:无论人生还是事业,看准了,就把根深深扎下去,才能有所建树。

  所以,王庆煌并未止步于香草兰人工种植研究的成功,1990年代初,他开始了香草兰加工技术的科研攻关,立志把这种黄金香料开发出更多的产品,为热区老百姓开启一扇致富之门。

  “香草兰本身无香味,但它含有200多种芳香成份,必须通过发酵才能生香。”植物园里,香草兰正挂着果实,王庆煌随手摘下一枚豆荚给记者,的确闻不到任何香味。

  “香兰素是发酵生香的关键指标,含量要求2.5%以上。”王庆煌告诉记者,温度、时间、湿度的组合是发酵生香成败的关键,稍有不当,结果截然不同。

  为了获得香草兰发酵生香的准确数据,王庆煌又如法炮制,把被子从试验地抱到实验室,每天夜里起来观察四五次实验结果,他终于摸索出香草兰鲜果发酵生香的加工技术。“发酵技术中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好温度,要控制在正负1度的温差之间。”王庆煌说,在经历上百次失败后,他终于掌握了香草兰豆荚发酵的准确温度值,发酵后豆荚的香兰素含量达3.1%以上,质量稳定、品质符合出口要求。

  产品开发出来了,王庆煌又自己动手设计并建成了年产8吨的香草兰初加工中试工厂,开发出香草兰苦丁茶、香草兰红茶、香草兰绿茶等多种香草兰系列产品,年产值上千万元。

  15年科研攻关,他开创出一个年产值数亿的香草兰产业。

  从香草兰到胡椒、可可……24年扎根热带农业科研,王庆煌带领一批专家开发出香草兰系列、咖啡系列、胡椒系列、苦丁茶系列、可可系列、椰子系列等特色科技旅游产品,获专利29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90%以上。

  王庆煌,由此获得了热带“香饮”之王的美誉。

枝叶舒展世界热区

  “我人生的根扎在海南,事业的根扎在热区。”根扎得越深,王庆煌眼光放得更长远,他要把枝叶舒展在世界热区的天空。

  1995年,王庆煌被任命为香饮所所长。作为农业科学家的王庆煌面临着从专家到领导的角色转换,也面临着一个困难重重的局面:香饮所事业经费严重不足,130多名职工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一年课题研究经费仅有4-5万元,科研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王庆煌决定对香饮所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他的改革思路就是:创建“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转化科研成果。

  随着改革的延伸,王庆煌开始用一个科学家的眼光审视、打量香饮所,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他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体系的要求,对香饮所的各种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把原本举步维艰的研究所带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11年前在全国1200多个农业科研所中还排在千名之后的香饮所,一下跃居前列。

从专家到专家型院导

   王庆煌现在担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带领他的团队,以“科技下乡”、“生态扶贫”等多种形式服务海南“三农”。

  “海南近3.5万平方公里,中国热区48万平方公里,世界热区5200多万平方公里。”王庆煌告诉记者,世界热区的舞台更宽阔。

  他给自己、也给热科院制定了更高的目标:创建世界一流的热带农业科技中心;建设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基地;在天然橡胶、热带果树、热带能源作物、热带畜牧四个领域,实现理论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

  扎根热带农业科研,王庆煌从空白中搏出一片芳香天地,后面的道路更远更长……

  他的履历很简单:24年来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从没挪过“窝”,直至成长为中国热带农业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他眼里,每株植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他数十载坚持研究热带香料饮料植物而不觉得枯燥,他是在和它们进行一场漫长的心灵对话,不仅研究它们,还学习它们质朴芳香的品格。

我要当一颗事业的种子

  “海南是特区,无论从体制上,还是科研上,优秀人才更应该放手搞创新。优秀人才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和他所获得的报酬往往不对等,有时候可能落差还很大。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优秀人才应该有宽广的胸怀,不计个人得失,要做一个讲奉献的人。
  今天,王庆煌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满怀热情地说:“我要当一颗事业的种子,在海南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结果。我愿把毕生才智奉献给脚下这片热土。”


人物档案

  王庆煌:生于1963年11月26日,汉族,广东兴宁人。一直致力于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的引种试种、丰产栽培、加工中试、产品开发等研究,开创了我省香草兰产业,堪称中国香料饮料植物之王。
  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是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科技奖11项,制订农业行业标准2项,开发出香草兰绿茶等香草兰系列产品8种;填补了我国香草兰、可可研究的多项空白。

  (原载于2008年12月22日海南日报 )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