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情况
“农为国本”、“农以种为先”,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海南建设“南繁硅谷”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海南省站在了种业和世界热带农业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责任担当使命。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10日在海南视察时指出,“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果树研究中心党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提出“强根固魂、厚植优势、模范带头、集智攻关”的建设理念,以党建融于产业为“魂”,以良种良法为“根”,坚持党建工作和科研业务两位一体、有机融合,系统开展芒果、荔枝、香蕉、菠萝等热带果树种业科研攻关,选育一批优良品种,研发一批关键技术,支撑和服务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做法亮点
(一)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加强学习、坚定信念
始终把建设和培育“学习型”组织作为主要内容,重抓学习、提升素质,勤学深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科研工作。开展“建党100周年”“喜迎二十大”“对党忠诚、始于足下”“学用新思想、奋进新征程”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党员干部为党的“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奋斗。多次邀请所党委委员为支部党员上党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高质量完成院所年度各项工作部署,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促进党建和业务有机结合。深入学习许树培、陈业渊、王家保为代表的老一辈热带果树党员干部埋首钻研、艰苦朴素的科学家精神,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热科院精神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不断壮大党员力量,形成以80后党员为中坚骨干、90后党员为新生力量的果树研究中心党支部,承担起国家赋予海南热带果树研究的新使命。
图1 果树研究中心党支部党建活动(部分)
(二)以创建科研型党组织为牵引,履职尽责、弘扬新风
坚持党建引领科研、融入科研,以“结合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的思路,发挥组织优势,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科研攻关最难时、最苦处。以收集世界多样性种质资源为目标,积极投身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果树中心党支部历经20多年,从国内热区及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30多个热区国家,累计收集引进芒果、荔枝、香蕉、菠萝、牛奶果、榴莲等38个科74个属97个种2800多份果树种质资源,热带果树资源保存量居全国首位。目前果树研究中心拥有国家种质圃1个、农业农村部种质圃2个、省级种质圃9个,始终发挥着境外热带果树资源引进试种先行试验区和向内地辐射推广的桥头堡作用。
图2 热带果树种质资源(部分)
引导党员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搭建实践课堂,凝聚育人育种合力。将理论学习、科研实践和服务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建成农业农村部授牌的国家热带果树品种改良中心,结合产业需求创新“良种良法”,国际首创芒果“五步育种法”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筛选优异株系千余份,选育出芒果、荔枝、香蕉、菠萝等审(认)定品种25个,其中国审品种6个,获批新品种权4项,其中‘热品16号’芒果、‘热粉1号’、‘宝岛蕉’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实现优良品种迭代升级,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热带果树中心科研团队带头人由党员骨干挂帅,充分发挥头雁示范作用。坚持啃硬骨头、砸硬核桃的信念,在重大科研攻关主战场,建立“党员冲锋队”,集智协同开展“团队作战”。从资源收集、品种创制、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集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
(三)以创建奉献型党组织为核心,爱岗敬业、竭诚服务
着眼“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国际热区交流合作需要,加强出省出国出境党员教育培养,强化党组织功能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果树下,拓展到大地上,不断传承科研工作奉献精神,积极为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开展“1+N”支部共建,将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联为一体。建立与科研院所、乡镇(村)、企业支部共建模式,提升科技服务三农的实效性。依托党建活动开展产业调研、技术指导、林间课堂等多元化形式,把最新成果转化到企业、种植户。果树研究中心创制产业关键技术30余项,其中火龙果水肥一体化、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关键栽培、芒果高效催花、反季节龙眼花果发育调控等4项技术海南省农业主推技术推广面积达30万余亩。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与澄迈县、临高县、五指山市基层党支部共建,建成香蕉、黄陂、红毛丹、榴莲等热带果树示范基地660亩,实现热带特色果树产业提质增效。
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用行动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用科技支撑热区乡村振兴。通过田间实操、室内培训、网络授课、媒体宣传、企业合作等途径,积极宣传热带果树科研成果,以“生态科技特派员+农户+村集体”等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果树研究中心有省级科技特派员20余人、第一书记1人、科技副市(县、镇)长5人,其中4人分别获得科技部及海南省科技厅表彰。20余人次获得全国农业先进个人、海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训优秀教师称号等多项荣誉称号。
紧跟国际热区交流合作需求,走出国门,强化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国家、非洲部分国家建立良好合作模式,先后派遣20位专家、30余人次赴刚果(布)、柬埔寨执行技术示范及培训工作,在柬埔寨建立香蕉种质创新实验室、种质资源保存圃等平台6个、资源与人才长期双向交流机制。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家和地区科研机构及教学单位等开展合作与交流,引进埃及、巴基斯坦等国际杰青4名,迈出了热带果树产业“走出去”及技术转移转让的第一步。
三、取得成效
(一)端好群众的“果盘子”,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景
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热带果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推进品种创新、技术创制、产业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升级热带特色“果盘子”,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水果需求及对美好生活愿景。
(二)建立高效热带农业技术体系,促进热带果树产业升级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海南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热带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近三年派出专家900余人次,对农民和企业合实施技术培训与指导40000余人次,推广新品种15个,新技术10项,示范面积4多万亩,建立了高效热带农业技术体系,有效带动了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三)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实施热带农业“走出去”
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9省区,示范推广热带果树新品种和关键栽培技术,近三年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8.2万公顷,新增销售额98.4亿元,新增利润9.8亿元,为乡村振兴和提高农民收入发挥重要作用,为热带种业和科技推广模式的发展提供重要范例。在“一带一路”、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国家、非洲部分国家培训3000人次,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20余项,用科技支撑热带农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