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热科院品资所木薯研究中心在木薯采后生理腐烂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阐述了MePOD12在木薯块根采后腐烂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为木薯耐采后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异基因资源。
与其他薯类作物不同,木薯块根保质期非常短,通常在采后1-3天就开始发生变质,这种特有的现象称为“采后生理腐烂(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PPD)”。据统计,每年因木薯PPD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美元。木薯PPD已成为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解析木薯块根PPD产生的分子机理对选育耐PPD木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活性氧(ROS)大爆发是木薯块根PPD发生过程的一个典型特征,过氧化物酶(POD)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ROS,但其在PPD中的功能尚未明晰。本研究从ROS清除过程关键蛋白MePOD12入手,采用酵母双杂交筛库、双分子荧光互补、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基因沉默等技术深入解析其在块根PPD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发现MePOD12与MeCAD15存在较强的互作关系,提出MePOD12一方面通过清除ROS,一方面与MeCAD15发生互作,影响木质素合成,进而延缓木薯块根PPD发生的分子模型。综上,该研究成果为提高木薯块根耐采后腐烂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选育耐采后腐烂木薯品种提供理论支撑。
MePOD12与MeCAD15互作关系验证(A,B)及MePOD12在PPD中作用机制模型(C)
该研究成果以“MePOD12 participates the regulation to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 by ROS scavenging and lignin accumulation in cassava tuberous roots”为题发表于《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安飞飞副研究员、薛晶晶副研究员、罗秀芹副研究员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蔡杰副研究员、陈松笔研究员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中央公益性科研机构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