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湛江市委书记余钢2月11日在湛江院区调研指示精神,加工所抢抓机遇,积极沟通协调,主动对接,打造了系列宣传报道,取得阶段性成效,地方反响十分强烈。
近日,在所领导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下,加工所邀请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食品安全及乡村振兴等领域,展开专题报道,共发布新闻专稿和电视采访视频10余篇,奏响了湛江科技兴农的时代强音,全方位展现科技助农的生动实践,让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公众视野。
拍摄现场
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国产特种天然橡胶市场化报道中,所办公室与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深入高州基地,记录采访加工所科研团队长期扎根生产一线,与技术人员同吃同住,攻克了杂胶标准胶连续生产线等关键技术难题的事迹,经历多年攻关,成功突破航空轮胎专用天然橡胶国产化技术瓶颈,正式交付首批国产航空轮胎专用天然橡胶产品,标志我国特种天然橡胶市场化实现“零的突破”。在湛江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共同推出系列报道《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国产特种天然橡胶市场化实现“零的突破”—中国热科院湛江院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一》,以“技术突破+人物采访”的双线叙事,展示了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加工所人献身国家战略使命,推动我国天然橡胶加工技术跻身国际前列的卓越贡献。
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加工所驻高州科技人员
加工所承建的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湛江)被誉为“舌尖安全的守护者”。在系列报道《用科技编织舌尖上的防护网 守护百姓健康—中国热科院湛江院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二》中,展示了该中心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核心作用,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迈上新台阶,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工作者抽样现场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加工所以科技赋能热带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土特产”升级为“金招牌”。在系列报道《从实验室到产业链 科研成果落地让农产品“身价大涨”—中国热科院湛江院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三》中,报道了科研人员研发的“预冷锁鲜+绿色栅栏杀菌”技术,将徐闻小菠萝从“废果”变为鲜切即食的畅销品,带动果农年收入增长30%;针对徐闻良姜产业,加工所联合龙头企业开发出饮料、精华素、速溶茶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同时,通过建立种植、加工全链条标准,加工所助力良姜从“田头价”走向“品牌价”。截至目前,加工所累计孵化关键加工技术68项,推出800余种产品,为热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加工所为湛江本土企业设计的徐闻小菠萝加工生产线
从实验室的显微镜到万亩良田的丰收景,从技术论文的字里行间到农民脸上的幸福笑容,加工所正以科技为笔、以担当为墨,在湛江大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未来,我所将继续深入挖掘科技故事,持续强化我所在媒体上宣传和展示的工作力度,让更多创新成果在红土地上生根发芽,唱响振兴强音,书写好加工所的时代答卷,为全面推进湛江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国家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