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报道>> 十九大代表风采: 郝朝运--建起全国首个胡椒种质圃  
十九大代表风采: 郝朝运--建起全国首个胡椒种质圃
作者: 未名 来源: 海南日报、香饮所 日期: 2017-10-09 点击: [ 打印] 我要分享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热科院香饮所科技处处长郝朝运:

  翻山越岭建起全国首个胡椒种质圃

  海南日报记者张期望 通讯员吴鹏

《海南日报》( 2017年10月6日 01版)

  有着尚显年轻的脸庞,鬓间却生出丝丝的白发,这种“混搭”让人一下就记住了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科技处处长郝朝运。

  今年38岁的郝朝运,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博士毕业后,2010年进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工作。在短短7年间,他连续6次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评为年度优秀工作者,3次被单位评为该院年度先进个人。2015年被授予海南最美青工和全国最美青工,2016年被授予万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7年艰辛找种子

  “你看看我的胡椒苗圃,这可是国内首个胡椒种质圃。”在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一片苗圃内,郝朝运骄傲地说。为了这片苗圃,郝朝运可没少熬夜和流汗。

  2010年7月,怀着投身科研的理想,郝朝运从湖北一所大学辞职,背着简单的行囊,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位于万宁市兴隆镇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工作。3个月的试用期过后,郝朝运确定了今后的主攻方向:针对我国胡椒种质资源数量偏少的问题,他要在海南建立国内首个胡椒种质圃。

  当时,研究所内胡椒种子大概只有20多份,这对于有着70多个种的胡椒来说,这些种子远远不够建立一个种质圃。为了搜集种子,郝朝运奔赴多地寻找种质。除了远赴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郝朝运还多次趁着到国外学术交流的机会,抽空到国外的山区找种质。

  只有部分胡椒品种可在种植区找到,大部分胡椒品种只能从自然保护区内寻找,而自然保护区基本是深山老林,所以寻找种子就是一个翻山越岭的过程。“每次到保护区内找种子,我和同事一去就是四五天。”郝朝运说,到保护区内找胡椒种子,都是早上出发,带上干粮当午饭,傍晚时分才回来。不是每次翻山越岭都有回报,空手而回是常事。有一次在云南的一个保护区找胡椒种子,爬了3天的山,想要的种子一颗都没找到。

  2012年8月份的一天,郝朝运和同事早早地来到万宁凤凰山脚下,开始了他们的寻种之旅。翻过山,越过小溪流,当天下午4时许,郝朝运和同事们一无所获。正在大家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不甘心的郝朝运沿着溪边的小路走了十几米,突然发现眼前居然长着一株胡椒。喜出望外的郝朝运和同事赶紧将这个胡椒品种带回了实验室。经过3年的研究,确定了这个品种就是中国特有的胡椒属新物种——盾叶胡椒。这是近16年来我国发现的唯一胡椒属新种。

  7年间,郝朝运和另外3名同事从世界20余个国家收集到胡椒属资源72个种、200余份,其中野生近缘种占我国总量的89%,探明了我国资源现状及地理区系特征,建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级胡椒种质圃,保存量达270份,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胡椒资源保存国,为我国胡椒新品种培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当好科技带头人

  “我的志向依旧没有变,继续努力做一名出色的科研工作人员。”现在担任研究所科技处处长、资源育种研究室主任的郝朝运,每天除了要忙于研究,还要处理许多行政管理事务。

  近年来,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物种资源保护项目、海南省中药现代化专项等8项,重点参与海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十余项。

  科研中,他总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迎难而上,加班也成了他的常态。在走上领导岗位不久,郝朝运很快就做好了团队的发展规划布局,确定了科技处的五大研究方向和任务分工,为团队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很多研究人员在获奖后,想把奖金分给他一部分,他都一一拒绝。对科研人员的一些指导和帮助,郝朝运觉得是分内之事。

  郝朝运说,尽管自己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今后自己还要加倍努力,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的十九大代表职责,让自己带领的团队更加出色,让更多研究人员做出成果,为海南热带农业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万城10月5日电)

http://hnrb.hinews.cn/html/2017-10/06/content_1_4.htm




    Copyright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Baidu
map